蜂鳥音樂指控鄧紫棋侵權事件深度剖析
一、事件背景與雙方聲明
6月18日,蜂鳥音樂公司發布聲明,指控鄧紫棋女士未經授權,在互聯網上傳播其重制的音樂作品,涉嫌侵害公司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復制權及改編權。此前,鄧紫棋于6月12日宣布其重錄專輯《I AM GLORIA》全網上線,并發布長文自述與前公司蜂鳥音樂長達6年的版權糾紛。 鄧紫棋在長文中表示,她與前公司的合約由母親在其未成年時代談,由于母親不懂英語且合約全為英文,導致她在多年后才發現自己所作歌曲的著作權并不在自己手中。她指出,盡管著作權的歸屬仍存在爭議,但她作為作者及演唱者理應擁有相應部分的版稅收入,然而過去6年多以來,她從未收到過《泡沫》《光年之外》等眾多舊作的合法版稅。此次重錄專輯,是源于其法律團隊找到了明確的法律依據,使她得以合法重錄舊作并上架全球平臺。
二、法律爭議與版權歸屬
2.1 蜂鳥音樂的法律依據
蜂鳥音樂依據2007-2022年期間與鄧紫棋簽署的合約,聲稱擁有鄧紫棋在此期間創作、表演或錄制的所有音樂作品的著作權及鄰接權。蜂鳥音樂指出,所涉音樂作品、音樂制品在全球版權登記機構(IFPI)及國內各大音樂平臺均明確標注相關權利人為蜂鳥音樂有限公司。因此,鄧紫棋的重錄行為涉嫌侵害了公司的復制權、改編權及信息網絡傳播權。
2.2 鄧紫棋的法律依據
鄧紫棋則強調,根據《著作權法》第四十二條“法定許可”條款,若首次錄制未明示禁止他人錄音,創作者可通過支付報酬合法重錄。其團隊已通過公證確認大部分舊作首次發行時未做此聲明,因此重錄合法。此外,鄧紫棋14歲時加入的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受其委托管理作品的公開傳播權(包括廣播、網絡傳播等),這部分權利不屬于蜂鳥音樂,因此她認為重錄版本的全球上架合法。
三、行業影響與趨勢分析
3.1 音樂產業版權問題凸顯
此次事件再次凸顯了音樂產業中版權問題的復雜性。隨著數字音樂的興起,音樂作品的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版權歸屬和利益分配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對于創作者而言,如何保護自己的版權利益,避免被資本方利用,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3.2 創作者權益保護意識增強
近年來,隨著吳青峰等歌手類似案件的判決結果,法院傾向于保護創作者權益,尤其當合約存在明顯不對等條款時。這增強了創作者保護自身權益的意識,也促使音樂產業在合約簽訂、版權歸屬等方面更加透明和規范。
3.3 推動音樂產業合約改革
此次事件被視為華語樂壇創作者對抗資本壟斷的標志性案例。若鄧紫棋勝訴,或將推動音樂產業合約透明化及版稅分配機制的改革。這將有助于重構音樂產業鏈的利益分配邏輯,促進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
四、專業見解與預測
4.1 法律層面分析
從法律層面來看,鄧紫棋重錄行為的合法性取決于大陸《著作權法》的適用性及CASH管理權的解釋。若蜂鳥音樂無法舉證首次錄音時已禁止翻錄,其指控或將難以成立。此外,蜂鳥音樂若持續回避財務問題,可能影響法庭對其誠信度的評判。
4.2 行業趨勢預測
隨著音樂產業的不斷發展,版權保護將成為行業的重要議題。未來,音樂產業將更加注重創作者權益的保護,推動合約透明化和版稅分配機制的改革。同時,數字音樂的興起也將為音樂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五、常見問答(Q&A)
Q1:鄧紫棋為何選擇重錄舊作? A1:鄧紫棋選擇重錄舊作,主要是源于其與前公司蜂鳥音樂的版權糾紛。她希望通過重錄舊作,爭取自己應有的版權利益。 Q2:蜂鳥音樂指控鄧紫棋侵權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A2:蜂鳥音樂指控鄧紫棋侵權的法律依據主要是雙方簽署的合約,以及在全球版權登記機構(IFPI)及國內各大音樂平臺明確標注的相關權利人信息。 Q3:此次事件對音樂產業有何影響? A3:此次事件對音樂產業產生了深遠影響。它再次凸顯了音樂產業中版權問題的復雜性,并推動了創作者權益保護意識的增強。同時,此次事件也有望推動音樂產業合約透明化及版稅分配機制的改革。 綜上所述,蜂鳥音樂指控鄧紫棋侵權的事件不僅涉及雙方的版權糾紛,更反映了音樂產業中版權問題的復雜性和嚴峻性。未來,隨著音樂產業的不斷發展,版權保護將成為行業的重要議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動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
文章評論 (4)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