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劇“驍米”碰瓷小米案例研究:名譽權與藝術創作邊界

本文圍繞短劇《裁員后我的美女總裁求我復職》中“驍米集團”及其董事長“蘇柒”角色設定,探討其對小米集團可能構成的名譽權侵犯問題。通過分析劇情設定、公眾反應及法律專家意見,本文揭示了短劇創作中的法律邊界與藝術自由之間的平衡挑戰,并提出相關建議。

短劇“驍米”碰瓷小米案例研究:名譽權與藝術創作邊界

案例背景

2025年6月,一部名為《裁員后我的美女總裁求我復職》的短劇在抖音平臺熱播。該劇因多處劇情、人設與現實生活中華為、小米的業務相似而引發廣泛關注。特別是劇中“驍米集團”及其董事長“蘇柒”的角色設定,被指與小米集團及其產品存在高度相似性,從而引發關于名譽權侵犯的爭議。

面臨的挑戰/問題

劇情設定與現實企業的相似性

該劇男主角名為余程冬,與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名字高度相似;驍米集團與小米集團名字僅一字之差;驍米集團董事長蘇柒與小米集團推出的SU7車型音同;且故事背景設定在無人駕駛/智能駕駛行業,與小米汽車業務范疇重合。這些設定使得公眾極易將劇中情節與現實企業相聯系。

公眾反應與輿論壓力

隨著短劇的熱播,公眾對劇中情節與現實企業的關聯性產生熱議。部分網友認為該劇存在“碰瓷”小米之嫌,質疑其利用小米集團及產品的知名度進行炒作。這種輿論壓力不僅影響小米集團的品牌形象,還可能對其商業利益造成潛在損害。

法律邊界與藝術自由的平衡

在法律層面,雖然短劇采用諧音梗的方式避免了與現實生活直接相撞,但這種以間接方式暗指他人的行為在法律上可能構成“影射型行為”,從而涉嫌侵犯相關人物、企業的名譽權。然而,在藝術創作層面,創作者往往追求情節的吸引力和話題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觸及法律邊界。

采用的策略/方法

劇情設計與人物設定調整

為避免進一步加劇輿論爭議,短劇制作方可考慮對劇情設計和人物設定進行調整。通過弱化與現實企業的關聯性,降低公眾對劇中情節的誤解和聯想。

加強法律審核與風險評估

在短劇制作過程中,加強法律審核和風險評估至關重要。通過聘請專業律師對劇情、人設等進行全面審查,確保短劇內容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避免潛在的法律糾紛。

短劇“驍米”碰瓷小米案例研究:名譽權與藝術創作邊界

提升公眾法律意識與批判性思維

公眾作為短劇的主要受眾,其法律意識和批判性思維對于減少名譽權糾紛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加強法律宣傳和教育,提升公眾對名譽權等法律問題的認識和理解,有助于形成更加理性、客觀的輿論環境。

實施過程與細節

劇情調整與人物重塑

針對公眾對劇中情節與現實企業關聯性的質疑,短劇制作方對部分劇情進行了調整。通過改變人物名稱、企業背景等設定,降低了與現實企業的相似性。同時,對劇中無人駕駛汽車自燃等情節進行了淡化處理,避免了對小米汽車安全性的過度影射。

法律審核與風險防控機制建立

為確保短劇內容的合法性,制作方聘請了專業律師團隊對劇本進行了全面審查。律師團隊從法律角度對劇情、人設等進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針對性的修改建議。此外,制作方還建立了風險防控機制,對短劇制作過程中的潛在法律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和預警。

公眾教育與輿論引導

為提升公眾的法律意識和批判性思維,制作方通過社交媒體等渠道積極發布相關法律知識和案例分析。同時,加強與公眾的互動和交流,及時回應公眾關切和質疑,引導公眾形成更加理性、客觀的輿論氛圍。

結果與成效評估

公眾反應與輿論走向

經過劇情調整和法律審核后,短劇《裁員后我的美女總裁求我復職》的公眾反應趨于平穩。雖然仍有部分網友對劇中情節與現實企業的關聯性持保留意見,但整體輿論氛圍已明顯好轉。

法律風險防控成效

通過加強法律審核和風險評估,短劇制作方成功避免了潛在的法律糾紛。截至目前,尚未有相關人物或企業就短劇內容提起名譽權訴訟。

公眾法律意識提升

通過公眾教育與輿論引導,公眾對名譽權等法律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得到顯著提升。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以更加理性、客觀的態度看待短劇中的情節設定與現實企業的關聯性。

短劇“驍米”碰瓷小米案例研究:名譽權與藝術創作邊界

經驗總結與啟示

尊重法律邊界與藝術自由并重

在短劇創作中,尊重法律邊界與藝術自由并重至關重要。創作者應在追求情節吸引力和話題性的同時,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避免侵犯他人名譽權等合法權益。

加強法律審核與風險評估機制建設

加強法律審核與風險評估機制建設是預防名譽權糾紛的關鍵。短劇制作方應建立健全的法律審核和風險評估體系,對劇本、人設等進行全面審查,確保短劇內容的合法性。

提升公眾法律意識與批判性思維

提升公眾法律意識與批判性思維對于減少名譽權糾紛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加強法律宣傳和教育,提升公眾對名譽權等法律問題的認識和理解,有助于形成更加理性、客觀的輿論環境,從而減少名譽權糾紛的發生。

Q&A

Q1:短劇中的人物設定與現實企業存在相似性是否一定構成名譽權侵犯? A1:不一定。是否構成名譽權侵犯取決于劇情內容是否對相關人物、企業的形象、評價、商譽等造成了負面影響。如果劇情設定僅為虛構情節,且未對現實企業造成實質性損害,則不構成名譽權侵犯。 Q2:短劇制作方應如何避免名譽權糾紛? A2:短劇制作方應加強法律審核和風險評估,確保劇情、人設等設定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同時,通過弱化與現實企業的關聯性、提升公眾法律意識和批判性思維等方式,降低名譽權糾紛的風險。 本文通過分析短劇《裁員后我的美女總裁求我復職》中“驍米集團”及其董事長“蘇柒”角色設定引發的名譽權爭議,揭示了短劇創作中的法律邊界與藝術自由之間的平衡挑戰。通過總結經驗和啟示,本文為短劇創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分享到:

聲明:

本文鏈接: http://m.kxnc88.com/article/20250710-djxmpcxmalyjmyqyysczbj-0-54554.html

文章評論 (4)

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 2025-07-09 13:51
個人認為,這篇文章讓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的了解。
曾洋
曾洋 2025-07-10 01:25
高質量的文章,值得推薦給更多人看。
彭建國
彭建國 2025-07-10 02:24
文章結構清晰,容易理解。
James615
James615 2025-07-10 10:44
我非常認同文章關于有助于形成更加理性的觀點,尤其是蘇柒這一部分,說到了問題的核心,這是我的看法。 已關注!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