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被造黃謠維權之路:空頭支票背后的法律較量

造黃謠、網絡維權、空頭支票、名譽權、隱私權

女子被造黃謠維權之路:空頭支票背后的法律較量

女子被造黃謠維權之路:空頭支票背后的法律較量

摘要:一起女子被陌生人造黃謠的案件,歷經三年艱辛維權,最終卻只換來一張20萬的空頭支票。這起事件不僅揭示了網絡謠言的危害,也引發了公眾對名譽權和隱私權保護的關注。 在現代社會,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謠言也隨之滋生,尤其是針對個人的“造黃謠”現象,給受害者帶來了極大的精神傷害和名譽損失。今天,我們就來講述一起女子被造黃謠,歷經三年維權,卻只換來一張20萬空頭支票的真實案例,并借此探討如何有效維護個人名譽權和隱私權。

一、案件回顧:女子被造黃謠的遭遇

2022年7月的一個清晨,吳女士(化名)像往常一樣解鎖手機,準備回復微信消息。然而,屏幕上突然涌現的10余條好友申請打破了她的平靜。起初,她以為這些申請來自潛在客戶,便通過了幾個驗證。但接下來收到的露骨信息讓她瞬間警覺,急忙關閉了電話搜索添加權限。隨后,她得知有人在國外的社交平臺上發布了關于她的色情邀請信息,配有她的照片和聯系方式。 這張被用于造謠的照片拍攝于多年前,照片上的她穿戴整齊,且她從未將這張照片發送至任何社交平臺。面對突如其來的謠言,吳女士氣憤不已,立即報警。但由于發布信息的平臺在國外,取證和查處的難度較大。在朋友的幫助下,吳女士鎖定了國內微博上一個發布內容高度相似的賬號,并截圖保存了造謠證據。 為了揪出造謠者,吳女士創建了一個微博小號,精心發布契合造謠者感興趣的內容。經過近半年的等待,造謠者黃某終于“上鉤”。吳女士通過微博小號約黃某“開房”,得知了他的身份證和名字,并在確認其已到達房間后,再次報警。黃某最終到案,并被查明利用不實文字信息捏造事實誹謗他人,還將吳女士的照片發到外國的社交平臺,構成侵犯隱私的行為。

二、維權之路:從調解到訴訟的漫長歷程

2023年7月10日,黃某、吳女士及吳女士的律師在南寧市公安局三塘派出所內進行了調解。吳女士提出,黃某的造謠行為致使她和家人都受到負面影響,她因此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無法正常工作。經調解,黃某簽下《治安調解協議書》,愿意公開道歉并賠償吳女士20萬元。然而,黃某并未按期履約,被處以行政拘留10日、罰款500元的處罰。 吳女士隨后將黃某訴至法院,要求其在多個知名網站和社交媒體平臺上公開道歉,并支付律師費、精神損失費、醫藥費等費用共計20萬元。一審法院認為,黃某的行為侵害了吳女士的隱私權、名譽權,判令其公開道歉并支付賠償金20萬元。黃某不服判決提起上訴,但二審法院維持了一審判決。 然而,判決生效后,黃某仍未履行法院判決。吳女士在2024年9月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2024年12月26日,黃某在報紙上發布了道歉聲明。但在賠償方面,法院經查控發現,黃某名下無可供執行的財產,社保繳納記錄也早已中斷。吳女士因此向法院申請了懸賞,希望通過懸賞2萬元的方式讓黃某盡早執行賠償。

三、法律解析:名譽權和隱私權的保護

在這起案件中,吳女士的名譽權和隱私權受到了嚴重侵害。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保持并維護自己名譽的權利,它是人格權的一種。隱私權則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搜集、利用和公開等的一種人格權。 “造黃謠”行為一般應滿足存在捏造事實的行為、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以及虛構的信息與散布行為針對特定的人這三個條件。如果不幸被“造黃謠”,受害者應當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具體來說,受害者可以及時固定證據,截圖保留原始發布時間、點贊量、轉發量等信息,并向公安機關報案或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或刑事自訴。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受害者往往面臨取證難、訴訟成本高以及勝訴后執行難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法律專家建議降低受害人取證門檻,探索法院依職權或依申請向平臺調取發布者IP、登錄記錄、傳播記錄等證據的便捷程序。同時,完善人格權侵害禁令制度,使受害人能在訴訟前或者訴訟中快速獲得要求停止侵害、刪除信息、禁止轉發的禁令。

四、啟示與思考:如何有效應對網絡謠言

這起案件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示。首先,個人應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妥善保管個人信息,避免將照片等敏感信息隨意發布到網絡上。其次,面對網絡謠言,受害者應勇敢站出來維權,及時固定證據并尋求法律幫助。同時,社會各界也應加強對網絡謠言的打擊力度,提高違法成本,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此外,對于平臺而言,也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平臺應加強對用戶發布內容的審核和管理,及時發現并刪除謠言信息。同時,平臺還應積極配合執法部門調查取證,為受害者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

五、結語:維權之路雖長,正義終將到來

吳女士的維權之路雖然漫長且艱辛,但她始終沒有放棄對正義的追求。雖然最終只換來了一張空頭支票,但她的堅持和努力仍然值得我們敬佩。這起案件也再次提醒我們,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侵害他人名譽權和隱私權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讓我們共同攜手,營造一個清朗、和諧、安全的網絡環境。

女子被造黃謠維權之路:空頭支票背后的法律較量

分享到:

聲明:

本文鏈接: http://m.kxnc88.com/article/20250708-nzbzhywqzlktzpbhdfljl-0-51977.html

文章評論 (3)

梁剛
梁剛 2025-07-07 14:27
回復 細節控 :
我覺得,讀完文章,我覺得收獲很大,謝謝分享,僅供參考。 已關注!
細節控
細節控 2025-07-08 09:30
讀完文章,我覺得收獲大,謝謝分享。
信息收集者
信息收集者 2025-07-08 10:13
我在實踐中也遇到過類似訴訟成本高以及勝訴后執行難等問題的問題,文章提出的訴訟成本高以及勝訴后執行難等問題解決方案實用。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