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溫預警:警惕熱射病成為新健康威脅

隨著全球變暖趨勢加劇,2025年夏季極端高溫天氣頻發,熱射病作為高溫環境下的嚴重健康威脅,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預計將顯著上升,成為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

2025高溫預警:警惕熱射病成為新健康威脅

2025高溫預警:警惕熱射病成為新健康威脅

當前趨勢解讀

高溫天氣頻發,熱射病病例激增

2025年夏季,我國多地已刷新高溫紀錄,華北、黃淮等地最高氣溫或將突破42℃,長江中下游高溫日數也將大幅增加。極端高溫天氣下,熱射病病例在醫院急診室快速激增,成為夏季健康的新殺手。熱射病作為一種以核心體溫顯著升高、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和多器官損傷為特征的危重癥,其死亡率極高,即使在有條件的醫院搶救下,死亡率仍可能高達60%—80%。

2025高溫預警:警惕熱射病成為新健康威脅

熱射病機制與高風險人群

熱射病的發生源于體溫調節系統的“崩盤”,當人體核心溫度突破40.5℃時,體內的熱量不再被正常散發,導致多器官功能迅速衰竭。高風險人群主要包括戶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環衛工人)、孕婦、老人、兒童以及患有慢性基礎病的患者。這些人群對高溫的適應能力差,一旦出現中暑癥狀往往進展迅速。

未來發展預測

極端高溫事件將增多,熱射病風險加劇

根據《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4)》顯示,未來我國極端高溫事件將呈現出增多趨勢。隨著全球變暖的持續,極端高溫天氣的頻率和強度預計將顯著增加,這將進一步加劇熱射病的風險。未來五年,全球或現“最暖年份”,熱射病將成為更加嚴峻的健康挑戰。

熱射病防治意識將逐漸提升

面對熱射病的嚴峻形勢,社會公眾、醫療機構和政府部門的防治意識將逐漸提升。醫療機構將加強熱射病的救治效率和科普宣傳,呼吁重點人群積極采取預防措施。政府部門也將出臺相關政策,如搭建“清涼驛站”、發放“清涼禮包”等,為公眾提供避暑降溫的便利。

關鍵影響因素

全球變暖趨勢加劇

全球變暖是熱射病發病率上升的主要推手。隨著全球氣溫的逐年升高,極端高溫事件的頻率和強度也在不斷增加。這將導致熱射病等高溫相關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顯著上升。

高風險人群暴露增加

戶外工作者、孕婦、老人、兒童以及患有慢性基礎病的患者等高風險人群在高溫環境下的暴露時間增加,也是熱射病發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這些人群對高溫的適應能力差,更容易出現中暑癥狀并進展為熱射病。

預防措施不足

目前,公眾對熱射病的預防意識普遍不足,缺乏科學的防暑降溫知識和措施。這導致在高溫天氣下,很多人容易忽視防暑降溫的重要性,從而增加了熱射病的風險。

應對策略

加強科普宣傳,提高公眾意識

醫療機構和政府部門應加強熱射病的科普宣傳,提高公眾對熱射病的認識和預防意識。通過媒體、網絡等渠道廣泛傳播防暑降溫知識和措施,引導公眾科學應對高溫天氣。

合理安排戶外活動時間

在高溫時段,應盡量避免劇烈運動或長時間戶外活動。特別是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的高溫暴曬時段,更應減少外出。如果必須外出,應穿著淺色、寬松、透氣的衣物,并配備寬檐帽、防曬工具等。

主動補水,加強營養

主動補水是預防熱射病的關鍵措施之一。即使在不口渴的情況下,也要每小時規律飲水200至300毫升。同時,應適當多攝入富含鉀、鎂等礦物質的食物,如香蕉、毛豆、燕麥等,以增強機體的抗熱能力。

構建健康管理機制

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等應構建相應的健康管理機制,如開放防空洞、設立避暑臨時休息點、發放防暑物資等。特別要關注老年人、兒童、戶外勞動者等高風險群體,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制度性保護。

加強現場急救能力

當熱射病突然來襲時,現場第一時間的應對措施往往決定了患者的生死結局。因此,應加強公眾對熱射病現場急救知識的培訓和教育,提高現場急救能力。一旦懷疑身邊人可能罹患熱射病,應立即將其移至陰涼通風處降溫,并撥打120急救電話。

Q&A

Q1:熱射病與中暑有何區別? A1:熱射病是中暑的一種嚴重類型,屬于重癥中暑。與普通中暑相比,熱射病的癥狀更為嚴重,死亡率更高。熱射病患者核心體溫可超過40℃,伴隨意識模糊、抽搐、多器官衰竭等癥狀。 Q2:如何預防熱射病? A2:預防熱射病的關鍵在于科學避熱和主動干預。包括合理安排戶外活動時間、主動補水、加強營養、穿著透氣衣物等。同時,對于高風險人群,如戶外工作者、孕婦、老人、兒童等,應給予額外的關注和照護。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隨著全球變暖趨勢的加劇和極端高溫天氣的頻發,熱射病將成為未來夏季健康的新威脅。因此,我們需要加強科普宣傳、提高公眾意識、構建健康管理機制、加強現場急救能力等措施來有效應對熱射病的挑戰。

分享到:

聲明:

本文鏈接: http://m.kxnc88.com/article/20250704-gwyjjtrsbcwxjkwx2025-0-47798.html

文章評論 (1)

羅專家
羅專家 2025-07-04 06:10
我認同文章關于提高公眾意識的觀點,尤其是這些人群對高溫的適應能力差這一部分,說到了問題的核心,歡迎討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