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根達斯全國撤店:昔日輝煌不再
哈根達斯的崛起與巔峰
哈根達斯的故事,要從1996年說起。那一年,哈根達斯帶著“純正美式血統和高端定位”進入中國市場,首店落戶上海。在那個國內冰淇淋市場并不成熟、缺乏知名連鎖品牌的年代,哈根達斯憑借其精致的裝修、高昂的定價,迅速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起高端形象。 “愛她,就帶她去哈根達斯”,這句廣告語更是風靡一時,將哈根達斯消費包裝成了一種頗具儀式感的事情。隨著全民消費水平的不斷增長和生活品質的提高,哈根達斯這個“洋品牌”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睞。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5年,成為哈根達斯在中國的“黃金十年”,銷售額年均增長率高達23%。到2017年,中國業務更是飆升至占哈根達斯全球業績的半壁江山,門店數量超過400家,穩坐高端冰淇淋市場頭把交椅。
撤店潮背后的原因
然而,盛極必衰。近年來,哈根達斯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首先,市場競爭加劇。隨著國內冰淇淋品牌的崛起,如DQ、鐘薛高等,哈根達斯的市場份額逐漸被蠶食。這些競爭對手不僅深諳中國本土口味偏好,還極為擅長營銷,通過聯名、網紅打卡等玩法精準捕獲年輕消費者的心。 其次,哈根達斯在定價上的區別對待也引起了消費者的不滿。同樣一款冰淇淋產品,在國內售價高達幾十元,而在美國市場則經常打折到只要幾美元。這種割韭菜的方式在信息發達的時代顯然行不通,嚴重損害了品牌形象。 再者,哈根達斯產品創新乏力。在消費者追求新奇口味的今天,哈根達斯依然主打香草、巧克力、草莓等經典口味,無法滿足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最后,品牌老化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Z時代以前的人可能對哈根達斯這樣的洋品牌比較熟悉,但Z時代的人開始,伴隨著他們成長的很多都是國產品牌。哈根達斯對于他們來說,更像是父母輩的品牌,不夠新潮。
未來冰淇淋市場格局如何變?
多元化競爭格局形成
哈根達斯的撤店潮,標志著冰淇淋市場多元化競爭格局的形成。如今,中國冰淇淋市場早已不是哈根達斯一家獨大的局面。從高端市場到平價市場,從線下門店到線上電商,冰淇淋品牌層出不窮,競爭激烈。
健康化、功能化成為趨勢
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高,健康化、功能化成為冰淇淋市場的新趨勢。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推出低糖、低脂、無添加等健康型冰淇淋,以及具有美容養顏、提神醒腦等功能性的冰淇淋產品。這些產品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美味的追求,更兼顧了健康需求。
場景化、體驗式消費興起
冰淇淋消費場景也從單一的解暑甜品擴展到全年甜品、運動后修復、辦公室下午茶、情緒療愈等多個場景。消費者在購買冰淇淋時,更加注重產品的體驗感和情感價值。因此,快閃店、主題店等體驗式消費模式逐漸興起,成為冰淇淋品牌吸引消費者的重要手段。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速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也是冰淇淋市場未來的重要趨勢。通過智能工廠、冷鏈技術、AI個性化推薦系統等手段,冰淇淋品牌可以實現更高效的生產、配送和營銷。同時,線上零售渠道的拓展也為冰淇淋品牌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哈根達斯能否東山再起?
面對市場困境,哈根達斯并非毫無作為。近年來,哈根達斯成立專門的“哈根事業部”,全方位整合門店、餐飲、零售、電商等渠道,探尋新的增長點。特別是在渠道方面,哈根達斯逐漸將重心從門店轉向零售,通過在便利店、電商平臺等渠道加大投放,提高產品復購率。同時,在線上零售渠道,哈根達斯也通過促銷方式調整價格策略,試圖吸引更多消費者。 然而,哈根達斯能否東山再起,仍是一個未知數。在競爭激烈的冰淇淋市場中,哈根達斯需要更加注重產品創新、品牌年輕化以及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的發展,才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結語
哈根達斯的全國撤店,不僅是一個品牌的興衰史,更是冰淇淋市場格局變化的縮影。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冰淇淋品牌需要不斷創新、轉型升級,才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未來,冰淇淋市場將呈現多元化、健康化、功能化、場景化、數字化等趨勢,為品牌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文章評論 (4)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