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擦邊”現象概述
“擦邊”一詞,在互聯網語境中特指通過衣著暴露、行為挑逗等低俗方式吸引眼球的行為。近年來,隨著短視頻及直播平臺的興起,“擦邊”現象呈現泛濫之勢,不僅污染了網絡空間生態,還對社會道德風尚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沖擊。
表現形式多樣化
“擦邊”行為的表現形式日趨多樣化,從最初的衣著暴露、行為挑逗,逐漸擴展到暗示性舞蹈、軟色情營銷等多個領域。這些行為往往打著“創意”“藝術”的旗號,實則跨越了道德和法律的邊界,挑戰著社會公序良俗。
數據揭示規模
據《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職業網絡主播數量已達1508萬人,其中不乏大量從事“擦邊”直播的主播。全網短視頻賬號總數達15.5億,擦邊主播占據了不容忽視的比例。這些數據揭示了“擦邊”現象的龐大規模和嚴峻態勢。
二、“擦邊”現象的社會危害
污染網絡環境
“擦邊”行為的存在,嚴重污染了網絡環境,使得網絡空間充斥著低俗、惡俗、媚俗的氛圍。這些不良內容不僅破壞了網絡生態的平衡,還擠壓了優質內容的生存空間,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愈發嚴重。
影響社會道德風尚
“擦邊”現象的泛濫,對社會道德風尚造成了惡劣影響。它挑戰了社會的公序良俗,扭曲了人們的價值觀,使得部分人開始追求低俗、媚俗的審美取向。這種風氣的蔓延,無疑會對社會的整體道德水平產生負面影響。
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未成年人作為網絡空間的重要群體,其身心健康極易受到“擦邊”內容的侵害。這些低俗、挑逗性的內容不僅會影響未成年人的性觀念形成,還可能誘發其早熟和不良模仿行為。更為嚴重的是,部分不法分子還會利用“擦邊”內容吸引未成年人,進而實施網絡詐騙、色情交易等違法犯罪活動。
三、行業趨勢分析
平臺監管力度加強
面對“擦邊”現象的泛濫,各大網絡平臺紛紛加強了監管力度。通過制定更為嚴格的平臺規則、封禁相關賬號、限制直播權限等措施,平臺試圖遏制“擦邊”內容的傳播。然而,由于“擦邊”行為具有隱蔽性強、變現能力高等特點,平臺監管仍面臨諸多挑戰。
法律法規逐步完善
在法律法規層面,我國也在逐步完善相關規范。如《網絡安全法》《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中,均對維護網絡秩序、傳播健康內容提出了明確要求。然而,由于“擦邊”行為在法律界定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仍存在一定的困難。
用戶審美取向變化
隨著用戶審美取向的變化,部分用戶對“擦邊”內容的容忍度逐漸降低。他們開始追求更為健康、積極、向上的網絡內容。這種趨勢的變化,為網絡空間生態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條件。
四、綜合治理策略與建議
完善法律法規
針對“擦邊”現象的法律界定模糊問題,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明確“擦邊”行為的定義和判斷標準。同時,加大對“擦邊”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以儆效尤。
強化平臺責任
網絡平臺作為“擦邊”內容傳播的主要渠道,應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建議平臺進一步完善平臺規則,提高審核標準,加強對“擦邊”內容的識別和打擊力度。同時,優化流量分配和算法推薦機制,減少對低俗內容的推薦和傳播。
提升用戶素養
用戶作為網絡空間的重要參與者,其素養的提升對于改善網絡生態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建議通過宣傳教育、普法活動等方式,提升用戶的網絡素養和法律意識,引導用戶自覺抵制“擦邊”內容,共同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加強行業自律
行業協會和組織應發揮積極作用,加強行業自律,推動網絡直播和短視頻行業的健康發展。通過制定行業標準、開展培訓教育等方式,提升從業者的職業素養和法律意識,減少“擦邊”行為的發生。
五、結論與展望
“擦邊”現象作為當前網絡空間的一大亂象,其存在不僅污染了網絡環境,還對社會道德風尚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危害。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強化平臺責任、提升用戶素養和加強行業自律等綜合治理措施的實施,我們有理由相信,“擦邊”現象將得到有效遏制,網絡空間生態將得到顯著改善。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監管的日益完善,網絡空間將變得更加健康、積極、向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重要場所。 (注:本文數據來源于權威研究報告和官方發布信息,具有可信度。由于圖表插入功能受限,文中未包含圖表。在實際發布時,可根據需要添加相關圖表以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和說服力。)
文章評論 (1)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