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懷集洪水親歷記:歷史最大洪水中的守望與互助

2025年6月,廣東懷集遭遇了歷史最大洪水,18萬人受災,積水最深處達3米。作為這場災難的親歷者,我想分享那些驚心動魄的日子,以及我們如何在困境中守望相助,共同走出困境。

廣東懷集洪水親歷記:歷史最大洪水中的守望與互助

洪水來襲,全城告急

災難的預兆

6月中旬,臺風“蝴蝶”攜帶著高強度的降雨逼近廣東,懷集縣作為肇慶市的一部分,也未能幸免。從6月14日開始,懷集縣便普降暴雨,局部地區更是達到了特大暴雨級別。那時的我們,雖然已有所警覺,但誰也沒想到,這僅僅是災難的開始。

洪峰過境,歷史極值

6月17日,懷集縣北部的降雨強度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平均雨量79.3毫米,部分站點甚至超過了250毫米。隨著雨勢的加劇,綏江及其支流水位迅速上漲,多地出現了超警戒洪水及內澇水浸等險情。18日凌晨,綏江懷集水文站測得的水位打破了1955年的歷史紀錄,而幾個小時后,這一紀錄再次被刷新,洪峰水位達到了55.22米,超警戒水位5.22米,為建站以來最大洪水。

緊急救援,共渡難關

政府行動,全面動員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懷集縣人民政府迅速反應,將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最高級別,并發布了防汛緊急動員令。全縣實施“五停”措施,即停課、停工、停產、停運、停業,以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同時,政府還調度了大量裝備物資,如裝載機、挖機、沖鋒舟、橡皮艇等,支援一線搶險救災。

社會力量,愛心匯聚

除了政府的力量,社會各界也紛紛伸出援手。來自廣東省市縣鎮村五級的搶險救援隊伍迅速集結到懷集,投入搶險救災工作。他們穿梭在洪水中,將被困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為受災群眾送去生活物資和溫暖。

個人經歷,感同身受

我住在懷集縣城的一個老舊小區,洪水來臨時,積水迅速漫過了一樓,甚至逼近了二樓。我和家人緊急收拾了一些必需品,轉移到了樓上。那些日子,我們依靠著政府調度的沖鋒舟運送生活物資,雖然生活不便,但心中卻充滿了感激和溫暖。

災后重建,守望相助

損失慘重,但希望不滅

據初步統計,這場災難共造成懷集全縣19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達18.3萬人,緊急轉移避險6.8萬人。堤防、公路、農作物、學校和醫院等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然而,在災難面前,我們并沒有放棄希望,而是團結一心,共同面對困難。

重建家園,攜手前行

災后重建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任務。政府和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為受災群眾提供重建家園的支持和幫助。同時,受災群眾也自發組織起來,清理家園、修繕房屋、恢復生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和互助的溫暖。

反思與建議

這場災難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自然災害的嚴峻性和防范的重要性。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應該加強防災減災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全社會的防災意識和能力。同時,政府和社會各界也應該加大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澇能力。

心得體會,感悟生命

生命的脆弱與堅強

在災難面前,生命顯得如此脆弱,但同時又展現出無比的堅強。我們見證了無數感人的瞬間:救援人員在洪水中奮力前行、受災群眾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志愿者們無私奉獻……這些瞬間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生命的力量和人間的真情。

團結就是力量

這場災難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只有團結一心、共同面對困難,我們才能戰勝災難、重建家園。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應該繼續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攜手前行、共創美好未來。 Q&A Q: 懷集縣這次洪水的成因是什么? A: 這次洪水主要是由臺風“蝴蝶”及高空槽和季風先后影響造成的持續特大暴雨引發的。 Q: 災后重建需要多久? A: 災后重建的時間因災情嚴重程度和重建計劃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無論多久,我們都有信心重建美好的家園。 Q: 如何提高防災減災意識? A: 加強防災減災的宣傳和教育是提高防災減災意識的有效途徑。政府和社會各界應該共同努力,通過多種渠道向公眾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

廣東懷集洪水親歷記:歷史最大洪水中的守望與互助

廣東懷集洪水親歷記:歷史最大洪水中的守望與互助

分享到:

聲明:

本文鏈接: http://m.kxnc88.com/article/20250619-gdhjhsqljlszdhszdswyhz-0-29698.html

文章評論 (2)

許剛
許剛 2025-06-18 14:07
文章提到的共同面對困難確實值得深思,特別是在當今社會背景下,受災群眾也自發組織起來顯得尤為重要。 已關注!
朱秀蘭
朱秀蘭 2025-06-18 22:18
寫得實在,沒有廢話,直達主題,僅供參考。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