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近年來,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然而,這種變化也帶來了一系列健康問題,其中眼中風(醫學上稱為視網膜動脈阻塞)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例子。近日,江蘇常州的一位女士因左眼突發視物模糊并伴有遮擋感緊急就醫,最終被診斷為視網膜分支動脈阻塞,即“眼中風”。這一案例引發了社會對用眼健康的廣泛關注。
面臨的挑戰/問題
不良用眼習慣
據患者自述,她每日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時間長達8至10小時,除了吃飯和睡覺,幾乎都在盯著屏幕。這種長時間、高強度的用眼習慣,導致眼睛長期處于高壓狀態,容易引發視網膜血管收縮、血流減緩等問題,進而增加眼中風的風險。
基礎疾病控制不佳
患者本身患有高血壓,且未規律服藥,導致血壓控制不佳。高血壓是眼中風的重要高危因素之一,它會使血管內皮受損,形成血栓,從而阻塞視網膜血管。
采用的策略/方法
改善用眼習慣
為了預防眼中風等眼部疾病,患者應改善用眼習慣,科學控制用眼時間。專家建議,使用電子設備時應遵循“20-20-20”原則:即每使用20分鐘,就遠眺20英尺(約6米)外的物體至少20秒,以緩解眼睛疲勞。
控制基礎疾病
對于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礎疾病的患者,應積極控制病情,將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這有助于降低眼中風等血管性疾病的風險。
及時就醫與自救
一旦出現視力驟降、視野缺損等眼中風癥狀,患者應立即就醫,抓住黃金救治時間。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一些自救措施,如用手指按摩眼球以增加視網膜血管的灌注,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藥物。
實施過程與細節
患者在被診斷為眼中風后,立即接受了專業治療。醫生根據她的病情制定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眼底激光治療等。同時,醫生還對她進行了健康教育,指導她如何改善用眼習慣、控制基礎疾病等。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積極配合醫生的指導,逐步調整了生活方式和用眼習慣。她減少了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增加了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的頻率。此外,她還定期監測血壓、血脂等指標,確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結果與成效評估
經過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調整,患者的視力逐漸恢復。目前,她的左眼視力已恢復至0.8,且未再出現視物模糊、遮擋感等癥狀。這一結果表明,科學控制用眼時間、改善生活習慣對于預防和治療眼中風具有積極作用。
經驗總結與啟示
重視用眼健康
本案例警示人們應重視用眼健康,避免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等不良用眼習慣。在使用電子設備時,應遵循科學用眼原則,定期遠眺、休息眼睛。
控制基礎疾病
對于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基礎疾病的患者,應積極控制病情,以降低眼中風等血管性疾病的風險。這包括規律服藥、定期監測指標、調整飲食結構等。
及時就醫與自救
一旦出現視力驟降等眼中風癥狀,患者應立即就醫并抓住黃金救治時間。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一些自救措施以緩解癥狀。
加強健康教育
社會各界應加強用眼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公眾對眼中風等眼部疾病的認知和重視程度。這有助于減少眼中風等眼部疾病的發生和危害。
Q&A(可選)
Q1:什么是眼中風? A1:眼中風醫學上稱為視網膜動脈阻塞,是一種嚴重的急性致盲性眼病。它主要是由于視網膜血管堵塞導致視細胞缺血缺氧而迅速衰竭。 Q2:眼中風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A2:眼中風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50歲以上中老年人、高血壓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長期吸煙者等。此外,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等不良用眼習慣也可能增加眼中風的風險。 Q3:如何預防眼中風? A3:預防眼中風的關鍵在于改善用眼習慣、控制基礎疾病和加強健康教育。具體來說,應遵循科學用眼原則、定期監測血壓血脂等指標、調整飲食結構、增加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的頻率等。 通過本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我們可以深刻認識到不良用眼習慣和基礎疾病對視網膜健康的危害。因此,我們應該積極采取措施預防和治療眼中風等眼部疾病,保護我們的視力健康。
文章評論 (5)
發表評論